一節意義非凡的課
星期五下午第二節課,是我們班的“傳統文化一小時”活動課。我們的活動內容是:泥塑。
我們的授課老師——馮老師早早地來到“現場”,認真仔細地數著盒子里紅陶泥的數量。而班里的同學正在“神游”,各做各的,但誰都清楚馮老師與黎主任的到來。我和詩妍、孫御恒幫陳老師裝扮黑板。陳老師在黑板的最上方寫了“傳統文化體驗一小時”九個字,孫御恒到隔壁班借磁鐵去了,詩妍在教室里給陳老師當小助手,我在講臺上撥弄著“古、的、藝、間、術、老、民”這幾個字的粘貼順序……
一切準備都弄好了,開始上課。馮老師給我們這節課的泥塑內容起了“洪福齊天”這個名字。我一開始不知道為什么,可后來老師給我們看了一張圖:一個屋頂上刻著一只紅色的蝙蝠,爪子里好像吊著一個花燈籠。我一看這作 文 吧www.mediasoom.com張圖,就知道為什么叫“洪福齊天”了。
馮老師給我們班的同學一人一張有蝙蝠圖案的紙,讓我們在上面起稿,并且發了一塊紅陶泥,就讓我們開始自己制作了。我先從陶泥堆里掰了一小塊出來,然后放在了蝙蝠的頭上,然后用尺子把它的大小弄好,再做身體和翅膀。這些做好以后,我就開始琢磨蝙蝠身上的紋理了。我終于清楚,那些精致的陶泥作品是飽含多少辛酸了——做一個漂亮的細節真的很難!這時,陳老師走了過來,把我的“作品”拍了一張照片,說做的挺可愛的。我感到很欣慰,笑了,可回頭一想:我只把眼睛、嘴巴和翅膀戳出來而已,怎么能算可愛呢?
我做了很久,終于做了個胖而“大眼萌”的可愛蝙蝠。
這一小時,我收獲很大。因為這一小時,讓平淡無奇的周五,多了一份美麗與自然。